这一招捧奥斯蒙德踩阿美,试图让美国电影学院对奥斯蒙德产生抵触,顺便借机讽刺拿到了奥斯卡最佳的都是美国人,奥斯卡政治倾向不要太明显,被政治影响的艺术凭什么还敢自称是世界电影艺术之峰?
《今日电影》:“为什么要拍半传记电影?为什么不拍真正的、触动人心的历史?是不敢吗?还是因为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历史拍摄?”
这一句话可是直接惹毛了《纽约时报》,让原本打算观战的《纽约时报》迅速加入了战场:“英国媒体显然对《甘地传》非常骄傲,是的,他们拥有无数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无可匹敌的、相似的历史。但我们只拥有一颗行星。”
是自嘲,也是暗讽。
脑子正常的英国媒体都应该先思考一下他们拍摄的是一段什么样的丑陋历史。
可惜,英国媒体并没有理会《纽约时报》的嘲讽,看起来,他们认为知错能改就是难能可贵的品质,至少他们拥有历史,还承认历史。
《冥王星》就在吵吵闹闹、夸奖和贬低声中,迎来了首映礼。
斯莱德独立电影制片公司看似对《冥王星》的首映礼极为重视,就连ceo雪莉·兰辛都出席了在杜比剧院举办的仪式,同行的还有首席公关伊莱娜·陈,以及参与了大大小小官司,本该加入迪士尼,现在却已经晋升为斯莱德电影公司首席法务官的艾伦·布雷弗曼。
清一色的全是高管和来自加拿大的演员,就连电影的原型人物克莱德·汤博、奥斯蒙德的合作好友斯皮尔伯格、甚至是“朋友”大卫·格芬都受邀出席了首映礼,制片人兼导演奥斯蒙德·格里菲斯反而不见踪影。
官方的说法是,奥斯蒙德为了落实汤博天文台修建完成,同时兼顾第二部 电影,操劳过度,住进了医院,这才没能来到现场。
真的假的?
含糊不清、无法验证的理由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电影拍的太差,奥斯蒙德羞愧难当,不敢出现在媒体和影迷面前。
几名行业资深记者忍不住对视一眼,从彼此脸上看到了不约而同的失望。
整个《冥王星》剧组,最大的咖位就是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本人,不拍他,还能拍谁?
就连奥斯蒙德知名的业内好友,利亚姆·海恩斯都不知所踪,没有出现在首映礼现场。算起来,利亚姆·海恩斯实际上已经有八九个月左右没有出现在报纸媒体上了,难道他已经悄无声息地退圈了?
利亚姆复出被奥斯蒙德和利亚姆的经纪人尼奇塔当成了宣传卡梅隆《终结者》的噱头,所以并未对外公布他出演《终结者》的消息。
不过,《冥王星》和利亚姆·海恩斯毕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关系,奥斯蒙德不在,媒体也不清楚应该向谁询问这个问题。
站在红毯两侧硬生生地憋了半天,居然只询问了一些演员们的讯息,和斯莱德电影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电影主旨等回答了也没人感兴趣看的信息。
好吧,看来今天,他们只能带着对《冥王星》电影本身的疑惑和无用信息回到报社撰写文章。
在万众的瞩目和期待之下,影院的灯光终于变暗,银幕上亮起雪橇滑动的特殊logo。
与此同时,北美的1251块荧幕上,亮起了相同的画面。
《冥王星》
造型简单的雪橇在雪地上滑出一个圆润的圈。
影评人麦克·唐纳德的眼睛眨也不眨地注视着影院银幕上的画面。
电影《冥王星》是斯莱德电影公司独立投资、制作、发行的第二部 电影, logo和《et》电影开头使用的logo略有不同。
斯莱德的名称浮现在银幕上以后,镜头缓慢拉远,影院的观众才得以看清, 原来雪橇并非在普通雪地上滑行,而是在一片冰原上滑行。
镜头继续拉远, 银幕上出现了一个硕大的球体——雪橇刚才所处的位置实际上是冥王星上的斯普特尼克冰原。
冥王星、冥王星的五颗卫星、海王星
无数的球体一步步因为拉远的镜头而缩小。
恒星闪烁着光芒加入星图,瑰丽的星云浓缩成环影,逐渐变成了璀璨夜空中的蜿蜒前行的星河。
夜幕晃动着。
前后晃动着。
镜头前突然出现了一只属于孩子的手。
他稚嫩的手掌高高举起,竭力想要触碰漆黑夜空幕布上镶嵌的光耀绮丽的星球。
麦克·唐纳德心中隐隐浮现出一丝不适感。
所以, 现在观众代入的是小男孩的视角?
第一人称的电影视角镜头非常少见,却并不是没有。
唐纳德之前没有观看过这类电影,但他知道主视角影片都有一个被人诟病的通病,那就是镜头运动时,会给观众带来极为难以忍受的晕眩感。
“用力推, 汤米, 再用力一点。”
属于孩童的声音插入了不知什么时候响起的钢琴曲。
“你确定吗?哦好吧,那